2022年
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
2022年
廣東醫科大學全體師生醫護員工
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
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
勇往直前的作風面貌
自信自強、同心同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為建設聲譽優良、風清氣朗
自強自信的高水平大學努力奮斗
在教育、教學、科研、醫療、管理等方面
取得卓越成效
2022年
廣東醫人共同關注
見證過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點亮2022年廣東醫專屬的高光時刻
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10月16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學校黨委堅決扛牢政治責任,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學校師生醫護員工通過電視、網絡、廣播等各種形式,認真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盛況,反響強烈。學校黨委常委會會議、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多次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校領導班子率先垂范,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印發《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方案》,成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舉辦《聚焦黨的二十大: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全國學術研討會,舉辦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研討班,各基層黨組織和各單位、部門及時將黨的二十大精神納入教育教學、思政課和課程思政、黨課、團課,通過黨委(總支部)會、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切實做到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師生全覆蓋。

二、召開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以高質量黨建開創高水平大學建設新格局
9月16日,學校召開黨的建設工作會議,聚焦新方位,聚力新發展,以高質量黨建開創高水平大學建設新格局。印發《中共廣東醫科大學委員會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實施方案》,多措并舉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中心黨支部獲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2個單位通過第二批全省新時代高校黨建“雙創”工作期滿驗收。獲省委教育工委黨史進校園系列活動典型案例征集活動優秀案例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全省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優秀理論成果特等獎、二等獎各1項。


三、深入推進 “牢記初心擔使命,爭做育人大先生”主題活動,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扎實開展“牢記初心擔使命,爭做育人大先生”主題活動(2022―2024年),制定1個總體意見和“4大工程”、“10個100”計劃實施方案,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聘任中國工程院韓德民院士為學校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首席科學家。引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吳軍教授團隊。張晶晶教授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成為粵東西北地區高校、醫療單位和科研院所首個獲得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項目的青年科學家。劉建強、皮江、夏正遠、金花等4位學者入選2022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趙斌教授入選2012-2021年全國神經內科學者論文學術影響力百強榜,是廣東地區神經內科領域學術排名最高的專家。熊興東教授入選2012-2021年全國老年醫學領域學者論文學術影響力百強榜單。2名老師在第二屆全國衛檢教師授課比賽中雙雙獲得特等獎,以及所在組別的優秀課件獎和優秀教案獎,實現大滿貫;公共衛生學院獲得優秀組織獎。5名教師在全省首屆美育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獲高校舞蹈(技能)組決賽一等獎1項、音樂組三等獎3項、美術組三等獎1項。


四、連續七年全國最佳!學校實踐育人工作成果創新高
召開共青團工作會議,是全省高校首個由學校黨委組織召開的共青團工作會議。學校140支隊伍,2600多名師生開展以“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為主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累計開展“紅色巡禮”活動超過200場,榮獲2022年度“全國最佳實踐大學”,成為全國唯一連續七年榮獲該榮譽的高校,獲評2022年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單位。榮獲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獲金獎,成為全省唯一連續三屆榮獲該榮譽的高校。學校入選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自主試點單位。兩個項目入選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先進典型名單(全省共10個)。易班發展中心在全國易班共建高校星級工作站評定中獲評四星易班工作站,獲評廣東高校十佳易班發展中心和十佳易班特色案例。《群眾性大學生創新創業活躍度研究報告(發布全國首個創新創業活躍度指數)》被團省委以專報形式報送團中央。


五、又一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科技創新能力取得新突破
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 %,學校又一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臨床醫學進入全球排名前3‰。第一臨床醫學院入選首批廣東省高水平臨床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入選首批廣東省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培育建設學院。徐廣賢教授團隊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實現學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支持項目上零的突破。羅輝教授牽頭申報的“魚鰾(黃金鮸)海洋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項目獲廣東省自然資源廳2022年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發展)海洋六大產業專項重點項目600萬元資助。張海濤教授課題組3項發明專利以500萬元價格轉讓,創學校歷史新高。獲批省市共建細胞自噬與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研究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六、八個專業入選一流本科專業,教育教學工作頻結碩果
8個本科專業入選2021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3門課程被認定為2021年度省一流本科課程。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研究優秀成果獎6項、廣東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優秀教育成果獎4項。體外診斷產業學院獲評為省級示范性產業學院。廣東醫科大學健康促進與醫學傳播學研究所入選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廣東醫科大學—東莞理工的聯合學位3個專業獲批準,率先成為廣東省目前唯一也是首個聯合學位培養項目,開創廣東高校聯合學位培養先河。學生在2022年第六屆全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大學生形態學大賽暨首屆虛擬仿真臨床實驗診斷大賽中獲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三項,獲“挑戰杯”廣東省競賽一等獎一項、全國決賽三等獎一項,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競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4項,獲首屆全國健康服務與管理教育高峰論壇暨首屆“尋康杯”健康服務與管理情景模擬沙盤競賽一等獎一項,獲2022年“舞動中國-排舞聯賽”中榮獲高校普通院校組大集體自選曲特等獎(冠軍)、高校普通院校組小集體串燒曲目團體舞一等獎、高校普通院校組大集體規定曲目團體舞二等獎。



七、附屬醫院獲批國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廣東醫高水平現代化醫院體系建設步伐加快
附屬醫院成為廣東省入選建設國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5家醫院之一,2021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指標得分排名中獲評A+等級,入選首批國家級“神經介入建設中心”,成立了“國家級銀屑病規范化診療中心”。附屬第二醫院迎來建院100周年,醫院建設湛江市應急醫院的重點項目——應急大樓奠基動工,國家標準版心衰中心、國家防治卒中中心、全國女性卵巢保護與抗衰促進工程生育力保護中心先后落戶。附屬東莞第一醫院用兩年時間實現業務翻一番,醫教研得到全面發展,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引進或特聘雙聘博士、博導等高層次人才112人,開放床位數增加到1221張,建成25個臨床醫學中心,放療中心大樓開工建設,卒中中心獲得卒中防治中心授牌,胸痛中心通過廣東省PCI標準版認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通道獲批全國四星建設單位,開展新技術新項目80余項,其中全脊柱開放性手術填補區域空白,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處于廣東省領先水平。附屬順德婦女兒童醫院在廣東省三級婦幼保健機構2021年度績效考核中排名第九,在全省縣區級三級婦幼保健機構中排名第一,在全國三級婦幼保健機構2020年度績效考核中獲評A+等級,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排名第一。直屬附屬醫院新增7個省臨床重點專科、11個市臨床重點專科。全省評選10家省級婦幼健康文化特色單位,附屬第二醫院和附屬順德婦女兒童醫院入選。


八、眾志成城戰疫情,全系統、全方位、全天候守護人民健康
堅決貫徹黨中央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政策和屬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因時因勢調整校園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全校師生員工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確保了校園內的疫情“零發生”。學校醫護員工及師生志愿者用心用情全力支援在疾病救治、病毒研究、流調溯源、核酸采樣和培訓、疫苗接種、專家指導、隔離轉運、指揮協調、抗疫信息數據管理、方艙醫院建設等疫情防控最前線。為省內外疫情防控工作出積極貢獻。創建上線了東莞市首個全天候疫情咨詢AI,打造了“疫情智能咨詢系統+電話咨詢支持中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三位一體的智能疫情防護系統,得到廣大市民好評。

九、 “向未來,再出發”,學校舉辦在莞辦學2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
12月12日,學校在東莞辦學滿20周年。12月9-12日,學校先后舉辦了廣東醫科大學發展論壇暨干部培訓會議、在莞辦學20周年成果展、晚會、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論壇、建設者座談會,發行了在莞辦學20周年紀念畫冊等,廣大師生員工再次在重溫東莞校區創建歷程、見證發展成效中堅定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的初心使命。2022年,服務東莞能級全面提升。建設廣東醫科大學松山湖健康醫療大數據工程中心,依托韓德民院士團隊,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智能化研究與創新應用,探索健康醫學人工智能管理服務新模式。政校共建松山湖區域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創新和應急能力提升,共建松山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著力打造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區域新模式和新樣板。與東莞理工學院共建松山湖醫工融合創新中心、醫工聯合創新學院,開創了校際聯合發展新醫科和新工科的發展新模式。與東莞蘭衛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共建斑馬魚模式動物研究與創新應用實驗室,獲得3000萬的共建經費,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斑馬魚應用領域具有先進引領性的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助力松山湖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十、建設幸福廣東醫!學校持續實施暖心民生工程
學校把畢業生就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深入推進“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2022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97.66%,位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疫情期間,學校設立特殊通道為師生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將就醫送藥、物資采購等落到實處。兩校區體育場煥然一新,學生一站式服務中心功能進一步改善,圖書館環境持續優化,建立專門的電動車充電區,建成東莞校區新垃圾房,民生實事落實落地。海東新校區一標段建設順利推進,11月13日,首棟主體結構封頂。深入推進校園生態文明建設,學校評為“廣東省綠色校園”。廣開渠道吸收社會資源支持學校發展,能潤集團向學校捐贈1200萬元。(文、圖/黨委宣傳部綜合 審核/王麗君 復核/馮錦山 審發/賴焱烽)


回首過去
我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奮力書寫高水平醫科大學建設新篇章
展望未來
讓我們攜手并肩、昂首闊步
書寫更加輝煌燦爛的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