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時節,征程再啟。2月28日上午,中國共產黨廣東醫科大學第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召開,全面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廣東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奮楫高質量發展。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主持會議。會議主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會議主要任務:全面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廣東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對標對表高質量發展要求,統一思想、提振信心、加壓奮進,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和奮進的決心,推動學校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全面開創高水平大學建設新局面。
會議第一議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會議聽取和審議了2022年學校黨委常委會工作報告、紀檢監察工作報告、黨委常委會抓黨建工作情況報告,聽取和審議了《中共廣東醫科大學委員會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共廣東醫科大學委員會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推動宣傳思想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共廣東醫科大學委員會關于全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實施意見》《中共廣東醫科大學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建設的實施意見》。

盧景輝作了題為《踔厲奮發 實干奮進 團結奮斗 以高質量發展譜寫高水平大學建設新篇章》講話。盧景輝表示,廣東醫披荊斬棘、篳路藍縷走過了65年,砥礪了“立志立德、求真求精”“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風骨、勇氣和精神,肩負著“興起強醫、守護健康”的初心、責任和使命,這是廣東醫人不甘人后、勇立潮頭的精神力量,是廣東醫鮮明的精神標識,是廣東醫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精神、標識、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未來已來、將至已至,不進則退、慢進亦退,我們唯有挺起廣東醫人的精神脊梁,保持良好態勢,發揮特色優勢,激發創新動能,搶抓重大機遇,才能在高質量發展中闖出一條新路,創造廣東醫更值得期待的更加美好的未來!
盧景輝指出,實現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歸根結底要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進入新階段,邁向新征程,學校要持續強化高質量發展這一時代主題,緊緊抓牢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全力走好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出路,才能將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全會通過了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1+3”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意見。現在“任務書”“施工圖”都有了,能不能做到落地見效,關鍵靠班子、靠干部,靠思想、靠理念,靠實干,靠團結奮斗。我們要時刻俯視腳下這片熱土,切實增強對學校發展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應該做的事情要千方百計去做好,該挑的萬石千鈞也要擔好,我們必須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迎接學校高質量發展新的春天。
盧景輝強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戰略擘畫,深入審視廣東醫、認清廣東醫、思考廣東醫,找準出發點、著力點、突破點,以堅實的步伐、快速的步調扎實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旗幟決定方向,方向凝聚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統領學校辦學治校全局。
最核心的是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堅定自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更加堅定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刻把握好這一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將思想偉力轉化為引領學校事業發展的實踐偉力。
最關鍵的是要聚焦黨的二十大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更加堅定自覺按照黨中央部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準確把握黨中央對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戰略謀劃,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貫徹落實的實際工作中,突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體謀劃、統籌推進、貫通融合,突出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對接、統籌落實、緊密結合,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展現廣東醫新作為。
最重要的是要以全黨即將開展的主題教育為契機、以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任務為指引,進一步在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謀劃自身更清晰定位的發展思路和路徑,全力推進高水平大學高質量建設。
最根本的是要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以政治建設統領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一刻不停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構建高質量黨建工作體系,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的強大動力。
知勢謀篇、蓄勢而發。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科學把握發展大勢,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贏得未來,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要深刻認識國家和廣東發展大勢,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大勢所孕育的新方位、新變革、新形態,深刻理解國家和廣東高質量發展對高素質人才和高水平科技成果的迫切需求,在深刻理解中擔當時代使命,在深刻理解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自身價值。
要深刻認識醫學高等教育發展態勢,把握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以推進“新醫科”戰略升級為牽引,以“學科交叉、醫工融合”為抓手,加速推進新醫科建設與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新醫科”建設事關學校發展大局、戰略全局和整體布局,要站在更高起點、瞄準更高目標,對推動“新醫科”建設在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完善、實踐上不斷豐富,把握戰略主動,創新實踐路徑,集成學科要素,激發主體動能,系統構建新醫科高質量建設體系,不斷構筑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努力實現從“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轉變,走出一條符合學校實際、彰顯學校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要深刻認識廣東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和加快推進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人才、學科、平臺等優勢,找準坐標方位,全面融入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和湛江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切實把辦學思路從學校自身發展的邏輯轉到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需要的邏輯上來,在區位優勢上做文章,在融合發展上找出路,在服務社會上作貢獻,在廣東高質量發展藍圖中找準定位、有所作為,以學校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大局、應對變局、開創新局。
要深刻認識學校事業發展走勢,清醒看到學校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未來前景十分廣闊;清醒看到學校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加快發展大有可為;同時也要清醒看到學校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發展任務繁重艱巨。必須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把學校教育、科技、人才通過具體舉措形成融合優勢,全力推進以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為主要特征的高質量發展,在補齊短板上精準施策,在薄弱環節上攻堅克難,在搶抓機遇上奮力沖刺,主動緊跟經濟社會發展節奏,全面跟上高等教育發展的節奏。
高水平大學建設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呈現,是實現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關鍵之舉和必由之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突出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總牽引,構建面向未來的具有廣東醫特色的高質量教育體系。
要更加聚力立德樹人。教育的高質量,核心是人才培養的高質量。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對人才的新要求,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動“學院+書院+產業學院(醫院)”培養模式創新,加快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興醫強醫、滿足全健康鏈條需求的高水平卓越人才。
要更加聚力人才引培。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強。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打造人才高地,這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根本所在,要以強烈的政治責任和政治擔當,常抓不懈、久久為功。要深入實施“牢記初心擔使命、爭做育人大先生”主題活動,下大力氣破除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保障、服務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筑巢引鳳,固巢育鳳,構建引才育才“強磁場”,鞏固人才作為創新之核、發展之要、強校之基的戰略地位。
要更加聚力打造高峰。學科是大學的基礎和核心,學科水平決定大學的水平。要按照“促交叉、強特色、筑高峰”的基本方針,瞄準科技前沿、關鍵領域,聚焦產業發展重點,創新學科發展機制,積極構建面向未來的學科體系。要遵循現代醫學發展規律,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人民健康提升需求,瞄準重大疾病和醫學關鍵問題,把發展的視野拓展為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過程,構建大健康學科體系,產出優秀的基礎科研、臨床科研的成果。要加強學科之間的聯通融合,強化學科精準支持,推動醫工、醫理的融合創新,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厚植學校特色學科競爭優勢,帶動學科整體水平提升和布局優化。
要更加聚力改革提質。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瞄準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在頂層設計、制度改革、組織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系統推進改革,持續生成發展動力,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強化數字思維、加強數據賦能,以數字化改革引領深化綜合改革,充分發揮數字賦能在組織系統性重塑中的作用。建立全員質量管理體系,引導師生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評價、自我改進、自我發展、追求卓越”的基本狀態,實現學校治理更加科學高效。
要更加聚力社會服務。堅持“四個面向”,建強海洋醫藥研究院和東莞創新研究院,在學術牽引下抓成果、抓平臺、抓項目,構建資源配置優、創新能力強、服務水平高、運轉能力好的科研創新平臺體系,真正做有格局、有組織、有學術引領力的科研,努力把學科優勢轉化為科研優勢,進而轉化為產業優勢,形成學科高峰、產業高峰“雙峰”并立的良性互動格局。大力推進政產學研協同、醫工交叉融合、臨床與基礎結合,加快打造“海洋與熱帶醫學”“健康大數據與智能醫學”等特色優勢,建設系列高質量科技服務平臺,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健康事業進步。深化校城融合、校企鏈合、平臺聚合、資源整合、服務集合,推動學科鏈、創新鏈與產業鏈、服務鏈緊密對接,為地方高質量發展增智、聚勢、賦能。建強高水平的附屬醫院高質量發展共同體,打造醫教研融合創新高地,以附屬醫院體系高水平建設的新成效賦能高水平大學建設,服務健康中國、健康廣東建設。
精神狀態關乎事業成敗,工作作風決定工作成效。
必須努力提高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本領,牢牢把握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堅定高質量發展導向不偏移,堅定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不動搖,堅定一起向未來的信念不減弱,以“坐不住”的責任感乘勢而上抓落實,以“慢不得”的危機感把握發展主動權,以“等不起”的緊迫感篤行不怠再出發,不斷凝聚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在建設特色鮮明、同類領先、國內知名的高水平大學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再立新功!

學校黨委委員參加了會議。非黨員校領導,幫扶團隊隊長,紀委委員,各基層黨委(黨總支部)書記,各黨政、群團、教學、科研、教輔、附屬單位負責人列席會議。(文、圖/黨委宣傳部 編、初審/王麗君 復核/周圓 終審/馮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