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定位
臨床醫學專業面向基層,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寬厚人文基礎、扎實理論知識、熟練臨床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臨床醫學專業人才。本專業實行院校協同管理機制,構建形成“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遞進式臨床醫學教學體系,實現臨床與教學的緊密結合。依托附屬醫院和臨床醫學院豐富的臨床師資與案例資源,確保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二、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與職業道德,寬厚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扎實的醫學基礎理論與知識,較強的臨床實踐和臨床思維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能夠從事醫療實踐、醫學教育、醫學研究和疾病預防等工作的應用型醫學專門人才。
三、培養規格
3.1學分要求:至少應修滿本專業要求的238.5學分,其中必修課程171.5學分,選修課程15學分(含藝術類課程2學分),畢業實習50學分,軍事訓練2學分,“第二課堂成績單”合格。達到要求方準予畢業,頒發廣東醫科大學本科畢業證書。
3.2知識要求、能力要求、素質要求:
3.2.1科學和學術領域
3.2.1.1具備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掌握科學方法, 并能用于指導未來的學習和醫學實踐。
3.2.1.2能夠應用醫學等科學知識處理個體、群體和衛生系統中的問題。
3.2.1.3能夠描述生命各階段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自然病程、臨床表現、診 斷、治療以及預后。
3.2.1.4能夠獲取、甄別、理解并應用醫學等科學文獻中的證據。
3.2.1.5能夠掌握中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和診療基本原則。
3.2.1.6能夠應用常用的科學方法,提出相應的科學問題并進行探討。
3.2.2臨床能力領域
3.2.2.1具有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能夠與患者及其家屬、同行和其他衛生專業人員等進行有效的交流。
3.2.2.2能夠全面、系統、正確地采集病史。
3.2.2.3能夠系統、規范地進行體格檢查及精神狀態評價,規范地書寫病歷。
3.2.2.4能夠依據病史和體格檢查中的發現,形成初步判斷,并進行鑒別診斷,提出合理的治療原則。
3.2.2.5能夠根據患者的病情、安全和成本效益等因素,選擇適宜的臨床檢查方法并能說明其合理性,對檢查結果能做出判斷解釋。
3.2.2.6能夠選擇并安全地實施各種常見的臨床基本操作。
3.2.2.7能夠根據不斷獲取的證據做出臨床判斷和決策,在上級醫生指導下確定進一步的診療方案并說明其合理性。
3.2.2.8能夠了解患者的問題、意見、關注點和偏好,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理解病情;努力同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制訂診療計劃,并就診療方案的風險和益處進行溝通,促進良好的醫患關系。
3.2.2.9能夠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監護人提供相關信息,使他們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選擇診療方案。
3.2.2.10能夠將疾病預防、早期發現、衛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管理等知識和理念結合到臨床實踐中。
3.2.2.11能夠依據客觀證據,提出安全、有效、經濟的治療方案。
3.2.2.12能夠發現并評價病情程度及變化,對需要緊急處理的患者進行急救處理。
3.2.2.13能夠掌握臨終患者的治療原則,溝通患者家屬或監護人,避免不必要的檢查或治療。用對癥、心理支持等姑息治療的方法來達到人道主義的目的,提高舒適度并使患者獲得應有的尊嚴。
3.2.2.14能夠在臨床數據系統中有效地檢索、解讀和記錄信息。
3.2.3健康與社會領域
3.2.3.1具有保護并促進個體和人群健康的責任意識。
3.2.3.2能夠了解影響人群健康、疾病和有效治療的因素,包括健康不公平和不 平等的相關問題,文化、精神和社會價值觀的多樣化,以及社會經濟、心理狀態和自然環境因素。
3.2.3.3能夠以不同的角色進行有效溝通,如開展健康教育等。
3.2.3.4解釋和評估人群的健康檢查和預防措施,包括人群健康狀況的監測、患者隨訪、用藥、康復治療及其他方面的指導等。
3.2.3.5能夠了解醫院醫療質量保障和醫療安全管理體系,明確自己的業務能力與權限,重視患者安全,及時識別對患者不利的危險因素。
3.2.3.6能夠了解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各組成部門的職能和相互關系,理解合理分配有限資源的原則,以滿足人、群體和國家的健康需求。
3.2.3.7能夠理解全球健康問題以及健康和疾病的決定因素。
3.2.4職業素養領域
3.2.4.1能夠根據《中國醫師道德準則》為所有患者提供人道主義的醫療服務;
3.2.4.2能夠了解醫療衛生領域職業精神的內涵,在工作中養成同理心、尊重患者和提供優質服務等行為,樹立真誠、正直、團隊合作和領導力等素養。
3.2.4.3能夠掌握醫學倫理學的主要原理,并將其應用于醫療服務中。能夠與患 者及其家屬、同行和其他衛生專業人員等有效地溝通倫理問題。
3.2.4.4能夠了解影響醫生健康的因素,如疲勞、壓力和交叉感染等,并注意在醫療服務中有意識地控制這些因素,同時知曉自身健康對患者可能構成的風險。
3.2.4.5能夠了解并遵守醫療行業的基本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
3.2.4.6能夠意識到自己專業知識的局限性,尊重其他衛生從業人員,并注重相互合作和學習。
3.2.4.7樹立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認識到持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斷追求卓越。
四、課程體系
4.1課程設置有主干學科: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主要課程包括:
系統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外科學總論、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預防醫學和傳染病學。
4.2必修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分類表
課程類型 |
門數 |
學分 |
學時數 |
理論課 |
實踐課 |
實驗教學% |
公共基礎課程 |
20 |
56 |
1024 |
670 |
354 |
34.57 |
專業基礎課程 |
18 |
57 |
1078 |
706 |
372 |
34.51 |
專業課程 |
17 |
58.5 |
1165 |
719 |
446 |
38.28 |
總計 |
55 |
171.5 |
3267 |
2095 |
1172 |
35.87 |
4.3指定選修課程設置
本專業修業年限為五年,選修課程分為指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學生須修滿15學分,其中藝術類課程的選修學分不少于2學分。本專業設置6門指定選修課,共9學分。
4.4畢業實習安排
畢業實習時間分配表(按周計算)
科室 |
時間 |
科室 |
時間 |
內科 |
16 |
外科 |
14 |
婦產科 |
6 |
兒科 |
6 |
社區實習 |
2 |
自選科 |
2 |
急診 |
2 |
機動周 |
2 |
五、師資隊伍
臨床醫學專業教師梯隊合理,生師比達到要求。有專任教師506人,博士比為39%,高級職稱教師比36%。有雙聘院士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模范教師/優秀教師等8人、廣東省杰青3名、青年珠江學者1名、廣東省教學名師4人,“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培養對象14人,省特支計劃1名、揚帆計劃15名、省醫學領軍人才1名、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9名,1人入選全球頂尖科學家排名榜。
六、教學條件
學校先后在2個校區共投資6000多萬元,建設了總面積近1萬平方米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含臨床技能客觀標準化考站及模擬醫院),有力保障了臨床教學需求。擁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項;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8個;國家級藥物臨床試驗機構6個;省級臨床教學示范中心2個,實習基地36家,臨床教學點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