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定位
口腔專業自辦學以來,艱苦創業,注重培養應用型口腔醫學人才,始終秉承“面向基層、服務基層”的辦學宗旨,培養適應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基礎知識扎實、臨床實踐能力強、人文素養高、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口腔醫學人才。始終堅持把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質應用型醫學專門人才為己任,是廣東省口腔醫學高級人才培養基地,每年為廣東省各級醫療機構尤其是社區醫院、鄉鎮醫院、口腔診所輸送口腔醫學專業畢業生100余人,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品牌和聲譽。
二、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未來的口腔醫生,學生畢業時能夠在上級醫師的指導與監督下,從事安全有效的口腔醫療實踐;具有終生學習和進一步深造的扎實基礎;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培養適應未來口腔醫療保健服務的發展要求,符合新世紀需求的基礎知識扎實、臨床實踐能力強、人文素養高、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口腔醫學人才。
(一)強化思政教育,重視職業德道培養。
通過本科期間,學生組織“三下鄉”實踐活動,開展“愛牙日”社會服務活動,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加強職業素養及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注重實踐,強化崗位勝任力培養。
依托各直屬附屬醫院及教學醫院,開展廣泛的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全過程強化臨床實踐能力。積極參加國內口腔技能比賽,注重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教研融合,注重創新能力培養。
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科研訓練,積極申報廣東省攀登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挑戰杯”、“互聯網+”等項目,啟發科研思維,強化創新能力培養。
三、培養規格
基本學制:5年,學分:166.5學分。
培養要求:
(一)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
1.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忠于人民,愿為祖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
2.關愛病人,將預防疾病、驅除病痛作為自己的終身責任,將維護民眾的健康利益作為自己的職業責任。
3.具有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交流、溝通的意識,使他們充分參與和配合診治計劃。
4.在職業活動中堅持原則,樹立成本效益觀念,使促進健康、防治疾病的工作成本低、效果好,發揮可用衛生資源的最大效益。
5.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認識到持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斷追求卓越。
6.尊重每一個人,尊重個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價值。
7.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于自己不能勝任和安全處理的醫療問題,主動尋求其他醫師的幫助。
8.具有創新意識。為新知識的產生、新技能的發現做出貢獻。
9.尊重同事和其他衛生保健專業人員,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10.樹立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學會用法律保護病人和自身的權益。
11.在應用各種可能的技術去追求準確的診斷或改變疾病的進程時,應考慮到病人及其家屬的利益。
12.具有分析批判精神,具有科學態度。
13.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具有獨立創業精神和能力。
(二)知識目標
1.掌握與口腔醫學相關的自然科學、生物科學、行為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哲學知識等基礎知識和科學方法,并能用于指導未來的學習和醫學實踐。
2.能夠概述生命各階段的人體的正常結構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狀態;在此基礎上,能夠說明生命各階段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原因,認識到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及行為心理因素對疾病形成與發展的影響,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能夠說明生命各階段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基本原則;能夠說明基本的藥理知識及主要的口腔常用藥物的臨床合理用藥原則;能夠了解健康教育、疾病預防和篩查的基本原則;能夠說明臨床流行病學的有關知識與方法,理解科學實驗在醫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夠了解中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辨證施治原則及其在口腔醫學中的應用;能夠說明傳染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傳播的基本規律,了解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
3.能夠概述口腔基礎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口腔頜面部疾病發生的基本知識。
4.能夠概述口腔臨床醫學的各種理論和口腔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了解其診治原則,包括牙體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兒童口腔疾病、牙列缺失與缺損、牙頜面畸形、腫瘤、外傷、感染及顱頜面發育異常等。
5.具備口腔預防醫學理念和基本技能,樹立社會群體預防觀念、綜合保健觀念以及臨床實踐中提供預防保健服務的思想。
6.了解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口腔醫學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初步能力。
(三)醫學技能目標
1.全面、系統、規范、正確地采集全身病史的能力。
2.系統、規范地進行體格檢查和專科檢查的能力,規范書寫病歷的能力。
3.較強的臨床思維和表達能力,并學會運用循證醫學的原理進行醫學臨床實踐,完善診治方法。
4.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斷能力;一般急癥的診斷、簡單處理能力;臨床常見疾病的輔助檢查方法和主要結果判斷能力。
5.具有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和與醫生、護士及其他醫療衛生從業人員交流溝通的能力。
6.結合臨床實際,能夠獨立利用圖書館和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醫學問題及獲取新知識與相關信息,能用一門外語閱讀醫學文獻。
7.能夠對病人和公眾進行有關鍵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等方面知識的宣傳教育。
8.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四)口腔醫學技能目標
1.口腔專業應具備的基本技能:①病歷書寫與分析:包括問診、病史采集、正確選擇輔助檢查方法和診斷、鑒別診斷與治療原則等。②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無菌操作、齲洞充填術或開髓術、潔刮治術、傳導麻醉和牙列印模制取等。 ③輔助檢查結果判讀 :牙髓活力測定結果、口腔X 線片和檢驗結果閱讀、病理切片診斷等。
2.口腔專業技能和臨床思辨能力:①常見病癥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包括齲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炎、常見口腔黏膜病、牙外傷、智齒冠周炎、下頜骨骨髓炎及牙列缺損、缺失、頜面部外傷等。②其他:包括拔牙適應證和禁忌證、乳牙替換的年齡和順序、“牙痛”的鑒別診斷等。
(五)修業年限與時間分配
1.修業年限:五年。
2.時間分配
表1:時間分配表(按周計算)
學年 |
教學 |
考試、畢業考核 |
假期 |
軍訓 |
入學教育、 畢業教育 |
畢業實習 |
合計 |
一 |
15 |
1 |
6 |
2 |
1 |
|
25 |
17 |
2 |
8 |
|
|
|
27 |
二 |
17 |
2 |
6 |
|
|
|
25 |
17 |
2 |
8 |
|
|
|
27 |
三 |
17 |
2 |
6 |
|
|
|
25 |
13 |
2 |
0 |
|
|
12 |
27 |
四 |
17 |
2 |
6 |
|
|
|
25 |
15 |
2 |
0 |
|
|
10 |
27 |
五 |
0 |
|
|
|
|
25 |
25 |
3 |
4 |
0 |
|
1 |
12 |
20 |
總計 |
131 |
19 |
40 |
2 |
2 |
59 |
253 |
四、課程體系
(一)主干學科:口腔基礎醫學、口腔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二)主要課程: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材料學、口腔預防醫學、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兒童口腔醫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口腔頜面影像診斷學、口腔種植學。
(三)必修課程設置
表2:課程設置分類表
課程類型 |
門數 |
學分 |
學時數 |
理論課 |
實踐課 |
實驗教學% |
通識公共基礎課程 |
20 |
59.5 |
1070 |
686 |
384 |
35.9 |
專業基礎課程 |
18 |
55.5 |
1059 |
663 |
396 |
37.4 |
專業課程 |
20 |
51.5 |
1008 |
628 |
380 |
37.7 |
總 計 |
58 |
166.5 |
3137 |
1977 |
1160 |
37.0 |
(四)指定選修課程設置
本專業修業年限為五年,按學校學籍有關規定選修學分應不少于15學分,其中藝術類課程的選修學分不少于2個學分。本專業設置3門指定選修課6學分。
(五)畢業實習安排:臨床實習59周,每周記一個學分,共59學分,時間安排在第6、8、9、10學期進行,其中臨床醫學實習安排在第6學期,口腔醫學專業臨床實習排在第8、9、10學期。
表3:畢業實習時間分配表(按周計算)
科 室 |
時 間 |
科 室 |
時 間 |
內科 |
6周 |
口腔外科 |
15周 |
外科 |
6周 |
口腔修復 |
15周 |
口腔內科 |
15周 |
口腔影像 |
2周 |
目前支撐專業課程有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對課程結構進行整體優化和改革創新。
五、師資隊伍
口腔醫學專業現有專任教師6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3人,碩導32人,博導6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人選省級培養對象1人,省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2人,省揚帆計劃人才1人,博士學位教師比例38.8 %,學緣結構合理,碩士研究生、本科培養質量較好。實踐基地行業教師115人,其中副高及以上74人,副高以上比例64.3 %。近5年來,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課題29項,各級科研經費達1783.41萬元,發表研究論文134篇。
口腔醫學專業獲批廣東省重點專業,是省級廣東省一流專業培育項目,承擔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區域聯合重點項目(100萬元),該專業依托廣東省醫學分子診斷重點實驗室、廣東天然藥物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衰老相關心腦疾病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口腔醫學3D打印校級重點實驗室,廣東醫科大學附屬廣州花都醫院省部級實踐教學基地,以及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組成了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和口腔正畸等多個方向的教學團隊,形成了年齡結構合理,職稱、學位結構協調的學術梯隊。
六、 教學條件
學校擁有教學實驗室22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2個,6所直屬附屬醫院、27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和12所非直屬臨床醫學院,為學生理論學習與臨床能力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教學和實踐基地支撐。學校擁有廣東省醫學分子診斷重點實驗室、廣東天然藥物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衰老相關心腦疾病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每年固定投入約60萬用于口腔醫學人才隊伍、教學條件、實驗室及實驗教學基地、學術交流、研究基金和研究生獎學金,口腔醫學具有滿足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教學、科研、實踐設備:
(1)口腔醫學教學和實踐設備齊全,建有完備口腔醫學技能訓練實驗室,約500m2,配置內設JTJ-Ⅱ分體式氣功口腔臨床模擬系統36套,教學用仿真頭模36個,口腔教學模擬教師機1臺,供氣系統1套,高清多媒體圖像分屏圖像分屏系統1套,多媒體教學系統1套,口腔顯微鏡1臺,高、低速手機各80把,教學模型2套,MCD頜架2個,頜架2個,面弓2個,麻醉和拔牙實習模型25套,光固化燈12個,根管馬達和根管長度測量儀等教學和實踐設備;

(2)口腔醫學科研場地充足、設備齊全,口腔專用科研平臺約580 m2,配備總價值498.5萬元的科研設備,口腔醫學3D打印重點實驗室是校級重點實驗室,每年投入20萬元用于實驗室建設,校級科研平臺為全校師生共享開放設備總價值約6000萬元。

口腔醫學專業目前是廣東省重點專業,廣東省一流學科建設點。我校已培養1100余名口腔醫學本科生,具有10余年掛靠外科培養碩士研究生經歷,曾榮獲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8項。近5年,學生累計發表SCI論文12篇,獲得省部級獎項14人次,口腔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平均超過全國同期水平13.44 %。我校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每年開展“三下鄉”、愛牙主題講座等實踐活動10余次;“一元錢”基金累計資助貧困生2960人次,入選“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1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