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定位
廣東醫科大學麻醉學專業緊密結合國家和廣東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需求,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立德樹人,以人為本”教育方針,秉承“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訓,立足廣東面向全國,培養人格高尚、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且具有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麻醉學專門人才,力爭建設特色鮮明、同類先進、國內知名的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二、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高度愛黨愛國情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人 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及醫學理論知識,具有基本的臨床思維能力、臨床實踐能力、溝通協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從事臨床麻醉、疼 痛診療、危重病診治以及急救復蘇等工作的應用型初級專業人才。
三、培養規格:
(一)學制
全日制5年本科
(二)學分
麻醉學專業至少應修滿本專業要求的 231學分,其中必修課程164學分;選修課程 15 學分(含藝術類課程 2 學分),畢業實習 50 學分,軍事訓練 2 學分,“第二課堂成績單”合格;麻醉學專業疼痛方向至少應修滿本專業要求的 237 學分,其中必修課程 170學分。選修課 15 學分(含藝術類課程 2 學分),畢業實習 50 學分,軍事訓練 2 學分,“第二課堂成績單”合格。達到上述要求方準予畢業,發給廣東醫科大學本科畢業證書。
(三)知識要求
1.初步掌握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和科學方法,并用于指導未來的學習和醫學實踐。
2.掌握不同生命階段的正常人體結構、功能和心理狀態。
3.掌握人體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理解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及心理因素對疾病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4.掌握人體常見病、多發病的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原則。
5.掌握藥理的基本知識及臨床合理用藥的原則。
6.掌握臨床麻醉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充分認識麻醉學科在圍術期病理生理調控中的作用。
7.掌握疼痛診療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常見疼痛疾病的診療原則。
8.掌握常見、多發危重病癥的診治,重點掌握常見危急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重要器官功能的支持以及危重患者監測及治療的整體理論及原理。
9.掌握傳染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傳播的基本規律,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
10.掌握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11.掌握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能力要求
1.具有全面、系統、正確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具有規范體格檢查和規范病歷書寫的能力。
3.具有較強的臨床思維和表達能力。
4.具有內、外、婦、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處理能力。
5.具有一般急癥的診斷、急救及處理能力。
6.具有臨床麻醉學、疼痛診療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能力。
7.具有圍術期常見危急重癥的診斷、鑒別診斷、以及基本的處理能力。
8. 具有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基本能力。
9.具有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
10.具有與醫師、護士及其他醫療衛生從業人員有效交流的能力。
11.具有利用圖書資料和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醫學問題、獲取新知識與相關信息的能力。
12.能夠進行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等方面知識的宣教能力。
13.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五)素質要求
遵紀守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愿為祖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身。
1.珍視生命,關愛患者,具有人道主義精神。
2.將預防疾病、驅除病痛作為自己的終身責任。
3.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能夠持續自我完善,不斷追求卓越。
4.能夠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良好的交流溝通,使他們參與和配合疾病診治計劃。
5.在職業活動中能夠重視醫療倫理問題,尊重患者的隱私和人格。
6.能夠實事求是評價自己的能力,對于不能勝任的醫療問題能夠主動請教上級醫師。
7.同事之間互相尊重,團結合作,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合作觀念。
8.樹立依法行醫的觀念,學會用法律保護患者和自身的權益。
9.能夠正確衡量醫療技術與疾病診治的價值關系,防止醫療資源的浪費或過度診療。
四、課程體系
(一)主干課程和核心課程
主干課程: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
核心課程:系統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外科學總論、婦產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臨床麻醉學、重癥醫學和疼痛診療學,總計18門。
(二)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必修課程:開設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共54門,麻醉專業(疼痛方向)增加2門專業方向課,總計56門。
選修課程:選修課程分為指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本專業設置6門指定選修課。
(三)實踐教學環節
臨床實習 50 周,時間安排在第 8、9 學期。麻醉學專業的實習基地共22 個,全部為三級甲等醫院,其中廣東省高水平醫院18家。
五、師資隊伍
麻醉學專業經過數十年不斷努力,形成了一支教育理念新、改革和實踐意識強、師德優良、教育水平高的師資隊伍。教研室現有在職教師59人,其中廣東省教學名師1人,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1人,廣東省“揚帆計劃”高層次人才1人,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1人,“十三五”規劃教材副主編1人;正高級職稱13人,副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14人,初級職稱19人。博士研究生8人,碩士研究生30人,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9人(含外校導師18人)。學科背景以麻醉學為主(46人),其次是臨床醫學(10人)和藥理學(3人)。
六、教學條件
教研室十分重視教學方面的軟硬件建設。現有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立項)1個,包含學校和第一臨床醫學院2個專用實訓場地,總面積約300平米。購置了模擬人2個,其中SimMan3G高級綜合模擬人(高級版,帶動態模擬肺)及智能錄播系統各1套,移動數字轉播設備1套,椎管內、超聲、氣管插管、動靜脈穿刺等多種模擬教具75件,此外還有投影設備3套,臺式電腦15臺,打印機3臺以及錄像機、掃描儀、局域網等多種教學設備,總計160多件。為麻醉教研室廣大師生的各種教學研究活動提供了便利。
教學平臺建設也卓有成效。“基于智能化多模態的麻醉虛擬仿真技能訓練項目”(//gdymz.gogetglam.com/xiaoniu/)為國家級一流課程,該課程包含42個虛擬仿真訓練項目,內容涵蓋臨床、麻醉和護理等多個專業。《臨床麻醉學》和《重癥醫學》已經成為省級一流課程,并在學銀在線(//www.xueyinonline.com)/和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www.gdhkmooc.com/portal)上線。此外,《臨床麻醉學》、《重癥醫學》、《疼痛診療學》和《麻醉藥理學》均在超星泛雅教學平臺(//gdy.fanya.chaoxing.com/portal)建課,開展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和形成性評價,極大地改善了教學條件。
七、第二課堂活動
在學校和社會基金的資助下,麻醉學專業舉辦了特色創新班,開展了內容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基礎科研和臨床科研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活動;參與老師的科研課題,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科研活動,培養其科研思維和方法。也可以根據個人愛好參加科普宣傳活動,協助老師制作慕課、微課和虛擬仿真教學內容;根據科普文章和學科內容繪制醫學插畫;或參與公眾號、微博及抖音號等新媒體的運營管理工作。此外,麻醉專業擁有價值600多萬教學設備的開放實驗室。老師定期在專業課開課前開展早期臨床見習(手術室-實驗室遠程轉播)教學和各種臨床技能培訓活動,學生可以24小時隨時進入實驗室自行練習,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專業課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