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定位
立足廣東,融入灣區,面向全國,培養人格高尚、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適應能力和合作意識強且具有創新精神和人文情懷的高素質護理人才。
二、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系統掌握護理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一定的科研與創新能力,初步的教學與管理能力、終生學習能力,能在各類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工作的“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突出、人文素養厚實”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護理人才。
三、培養規格
學制:4年。
學分: 183.5學分,其中必修課程121.5學分,選修課12學分(含藝術類課程2學分),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48學分,軍事訓練2學分。
知識要求:
1.掌握與護理學相關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和科學方法。
2.掌握護理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3.掌握人體正常結構、功能、人的心理狀態及其發展變化。
4.掌握生命各階段常見病、多發病、急危重癥護理對象的護理知識。
5.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管理知識。
6.掌握基本的藥理知識、臨床用藥及藥品管理知識。
7.熟悉影響健康與疾病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及其評估和干預方法。
8.熟悉不同護理對象的基本心理需要及常見臨床心理問題的評估和干預方法。
9.熟悉不同人群衛生保健的知識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預防、疾病康復和臨終關懷的有關知識。
10.了解國家衛生工作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
11.了解我國傳統醫學的基礎知識及護理的基本方法。
12.了解護理學科的發展動態及趨勢。
能力要求:
1.具有在護理專業實踐中有效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2.具有運用多學科知識進行護理評估、制訂護理計劃及對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的基本能力。
3.掌握基礎護理技術、急救護理技術、專科護理基本技術和具有配合實施常用診療技術的能力。
4.具有常見病、多發病的病情觀察和護理能力。
5.具有配合急危重癥的搶救和突發事件的應急救護的初步能力。
6.具有從事社區護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種環境中為個體、家庭、社區提供與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務。
7.具有初步運用評判性思維和臨床決策的能力,以保證安全有效的專業實踐。
8.具有初步從事臨床教學的能力。
9.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獲取和利用護理學專業信息、研究護理問題的基本技能。
10.具有運用一門外語閱讀護理學文獻和簡單交流的能力。
11.具有自主學習和創新發展的基本能力,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健康保健需求。
素質要求:
1.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熱愛祖國,忠于人民,對護理學科有正確的認識,對其發展具有責任感,初步形成以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為己任的專業價值觀。
2.關愛生命,尊重護理對象的價值觀、文化習俗、個人信仰和權利,平等、博愛,體現人道主義精神和全心全意為護理對象的健康服務的專業精神。
3.具有科學精神、慎獨修養、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和符合職業道德標準的職業行為。
4.樹立依法行護的法律觀念,遵從醫療護理相關法規,自覺將專業行為納入法律和倫理允許的范圍內,具有運用相關法規保護護理對象和自身權益的意識。
5.尊重同事和其他衛生保健專業人員,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和跨學科合作的意識。
6.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具有主動獲取新知識、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推動專業發展的態度。
7.初步形成科學的質疑態度和評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證實踐、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錯誤的態度。
8.在應用各種護理技術時應充分考慮護理對象及家屬權益,對于不能勝任或不能安全處理的護理問題,應具有尋求上級護士幫助的意識。
9.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觀念,具有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以最小的醫療成本獲取護理對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識。
四、課程體系
1.課程體系總體框架
主要由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臨床護理實習三大部分組成。其中必修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三大模塊。選修課包括指定選修課、專業指定選修課和任選課。臨床實習安排在第四學年,實習周數40周,畢業設計8周。
2.核心課程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與免疫、病理學、藥理學、衛生統計學、病理生理學、健康評估、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危重癥護理學、護理管理學、精神科護理學、社區護理學、護理研究。
3.實踐教學環節
護理學實踐教學包括實驗教學、臨床見習和臨床實習。實驗教學和臨床見習根據護理學專業教學計劃必修課、選修課安排的實踐學時在學校實驗室、各教學醫院開展實驗課和臨床見習;臨床實習周數40周,實習安排為內科8周、外科8 周、婦產科4周、兒科4周、ICU3周、急診3周、手術室3周、護理部1周、傳染科2周、精神科2周、社區衛生保健2周。
五、師資隊伍
承擔護理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必修課、選修課的專任教師共141人。其中護理學院專職教師23人,教輔5人,均為護理學、醫學專業背景,專職教師中碩士及以上學歷17人,占專任教師人數73.9%;副教授以上職稱13人,占專任教師人數56.5%;中級職稱9人,占專任教師人數39.1%。
六、教學條件
學校配備有功能齊全的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室)、計算機房、體育場地、食堂、活動中心等,能滿足護理學專業師生教學生活需要。
護理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包括護理學基礎實驗中心、專科護理學實驗中心、養老服務技能培訓實驗教學中心,使用面積約1800m2,實驗用房34間。護理學基礎實驗中心建有可同時容納120名學生的多功能階梯示教室、基礎護理技能實訓室;專科護理學實驗中心建有健康評估實訓室、模擬急危重癥監護室、內外婦兒模擬病房;養老服務技能培訓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有樂齡實驗室、老年專科護理實驗室,康復護理學實訓室,主要承擔護理學專業課程對應的實驗教學任務。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于2018年被評為廣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養老服務技能培訓實驗教學中心于2019年被評為廣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校有4家直屬附屬醫院,26家教學醫院,5家社區實習基地,3家精神科教學基地,附屬醫院及教學基地的科室設置及功能齊全,師資隊伍臨床帶教經驗豐富,能滿足臨床教學的需要。
七、專業特色與成效
我校護理學專業自1965年辦學以來,一直重視人才培養質量,2008年獲批全國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獲評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5年獲評為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9年獲批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獲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4門課程獲批省級一流課程,1 門課程獲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課程建設成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省級教學團隊1個。
我院實施卓越護士培養工程,2015年開辦廣東省首個卓越護士班,著力培養一批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卓越護理人才。同時推行院校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即本科前兩年在校本部學習,后兩年到醫院進行專業理論學習、見習和實習。為加強院校協同人才培養,打造我院人才培養特色,在各教學醫院開設急危重癥專科護理、泌尿外科專科護理、助產護理、新生兒危重癥護理、老年護理等特色班,旨在培養社會急需護理人才和應用型專科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