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定位
廣東醫科大學藥學專業自2004年開始招生,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懂藥懂醫,中西融通,善和有為”為辦學宗旨,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出具有人文情懷、專業素質好、實踐技能強、具備創新創業能力、人民滿意的高素質藥學專門人才。廣東醫科大學藥學專業是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廣東省高校重點專業,正力爭成為廣東省內領先、全國知名的一流專業。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藥物研發、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領域,畢業后從事藥物發現和評價、藥物制劑設計與制備、藥品質量標準研究和質量控制、藥品管理以及藥學服務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三、培養規格
藥學專業本科學制:四年。按要求完成學業者(學分:172.5學分)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一)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
1.遵紀守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愿為祖國醫藥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身。
2.樹立法制觀念,在職業活動中堅持原則,敢于維護人民健康利益。
3.樹立正確的醫學倫理觀念,尊重個人信仰,尊重每一個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價值。
4.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充分認識到不斷自我完善和接受繼續教育的重要性。5.具有較廣泛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6.具備相應外語水平,可較熟練的運用外語進行學習和交流。
7.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鍛煉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
(二)專業知識要求
1.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掌握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化學和藥物分析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掌握藥品檢驗、藥物制備、質量控制、藥物與生物體相互作用、藥效學和藥物安全性評價等基本方法和技術。
4. 掌握藥物制劑的初步制備技術和設計能力、掌握藥物分析的初步方法。
5.熟悉藥事管理法規、政策與營銷的基本知識。
6.了解現代藥學的發展動態。
(三)專業技能要求
1. 具有扎實的化學基礎和熟練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
2. 具有藥物制劑設計的初步能力、藥物制劑生產與管理的基本能力、選擇藥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藥臨床評價和參與臨床合理用藥的能力。
3. 具有開展藥物分析檢驗的初步能力。
4. 具有藥學科學研究和新藥開發的初步能力。
5. 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6. 具有較強的創新和創業意識、人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終身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7. 具有及時獲取信息及應用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四、課程體系
(一)主干學科:藥學、化學。
(二)核心課程:
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生物藥劑學與藥代動力學、藥事管理學。
(三)核心課程設置
表1 課程設置分類表
課程類型 |
門數 |
學分 |
學時數 |
理論課 |
實踐課 |
實驗教學% |
通識公共基礎課程 |
15 |
50 |
910 |
590 |
320 |
35.2 |
專業基礎課程 |
12 |
36.5 |
709 |
455 |
254 |
35.8 |
專業課程 |
14 |
41 |
866 |
444 |
422 |
48.7 |
專業方向課程 |
3 |
7 |
129 |
105 |
24 |
18.6 |
總 計 |
44 |
134.5 |
2614 |
1594 |
1020 |
39.0 |
(四)指定選修課程設置
本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按學校學籍有關<規定選修學分應不少于12學分,其中藝術類課程的選修學分不少于2學分。本專業設置4門指定選修課,共6學分。
(五)見習、畢業實習安排
1. 畢業實習22周,機動2周,共22學分,時間安排在第7-8學期進行。
2. 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共計2周,共2學分。時間安排在第8學期進行。
五、師資隊伍
廣東醫科大學藥學專業是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廣東省高校重點專業,藥學學科是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珠江學者設崗學科。有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資格和藥學專業學位授權資格。經過學科建設,藥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專業素質高的師資隊伍,形成了集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科教育于一體的藥學教育體系。現有教職工113人,專任教師87人,正高職稱21人、副高職稱45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占教師總人數76%。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65人,占教師總人數75%。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31人。“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人;廣東省“揚帆計劃”高層次人才項目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5人。學科背景主要是藥學、臨床醫學、化學及材料學。
六、教學條件
現有實驗用房2000余平方米,實驗室環境整潔,水電、照明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建立了網絡化的實驗教學智能管理系統平臺,具有網上輔助教學和實驗室網絡化、智能化管理以及網上評價等功能:通過該平臺教師和學生憑校園“一卡通”進入實驗室,由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管理,方便了實驗教學的管理。擁有教學儀器設備600余件套,儀器設備總值達1000余萬元,儀器品質精良,組合優化,配置合理,數量充足,儀器利用率達100%。大型精密儀器如質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紅外光譜儀、氣相色譜儀、電化學分析系統等。常規和大型儀器除能夠滿足日常實驗教學外,還可滿足部分教師和學生的課外科研需要。建設有化學與藥學、藥物制劑與生藥學、中藥學三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儀器分析實驗室(省級)、藥物制劑與制劑技術重點實驗室(市級),是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學院;依托學校天然藥物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分析中心(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學校科技開發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廣東湛江海洋醫藥研究院(省博士工作站)、中藥新藥研究所(校級)、生物醫藥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校級)等平臺開展教學工作。與國內大型醫藥企業、大型綜合醫院、知名研究機構、藥品檢驗所合作建立了教學實習、就業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