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專業定位
統計學專業是為生命科學、醫學、生物工程、衛生事業管理、保險精算、金融等行業培養專業統計人才的重要陣地。統計學專業適應大數據時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需求,旨在培養具有健康大數據統計分析與挖掘能力,勝任統計建模、健康風險評估及重大傳染病疫情預警預測職責,能夠承擔生物醫學領域的數據管理、統計分析及統計基礎與應用研究的統計學人才。
二、 培養目標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掌握統計學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與方法和相關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同時具有一定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知識,能夠勝任生物醫學領域統計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的專業人才。
三、 培養規格
(一)專業知識要求
(1)掌握統計學的基本思想,熟悉統計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和收集數據的方法,能夠根據數據的特點選用恰當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推斷和預測。
(2)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掌握常用數據管理及統計軟件的使用方法。
(3)了解一定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基礎知識。
(二)專業技能要求
(1)具有較強的統計分析能力,可以熟練使用SAS、SPSS、R等統計軟件,并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
(2)具有較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熟悉數據挖掘與數據管理方法。
(3)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具備自主學習、知識更新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三)學制、學分與學位
本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畢業要求至少應修滿本專業要求的174學分,其中必修課程137學分,選修課12學分(含藝術類課程2學分),畢業實習15學分,畢業論文8學分,軍事訓練2學分,“第二課堂成績單”合格。達到要求方準予畢業,頒發廣東醫科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國家教育部和我校有關學位授予規定者,經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通過,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四、 課程體系
(一)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實變函數、數學建模、Python程序設計、生物統計學與SPSS軟件應用、醫學多元統計學、統計算法與SAS程序設計、流行病學、統計建模與R語言、臨床試驗統計方法、生物信息學、隨機過程等。
(二)指定選修課課程設置
按學校學籍有關規定選修學分應不少于12學分(不含專業選修學分),其中藝術類課程的選修學分不少于2個學分,本專業設置4門指定選修課,共計5學分,按國際要求設置專業選修課6門,共計12.5學分,要求學生選修3門及以上或修滿6學分及以上。
(三)畢業實習安排
統計學專業實習安排15周,每周記1學分,共計15學分。時間安排在第八學期進行,實習單位主要有:衛生信息中心、統計局、綜合性醫院、醫藥研發機構、臨床試驗基地及市場調查公司。
五、 師資隊伍
現有專任教師2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人,講師6人,助教5人;具有博士學位19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13人;省揚帆計劃人才2人,廣東省優秀青年教師1人,東莞市最美教師1人,東莞市優秀教師2人。擁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省級一流課程各1門,主編、副主編,參編專業教材20余部。在生命質量、老年衛生學、慢性病流行病學、生物信息學等領域的研究在國內處于先進水平。
六、 教學條件
現有儀器品質精良,組合優化,配置合理,數量充足,滿足統計學專業的實驗教學要求。擁有慢性病防制與健康數據統計校級重點實驗室一間,并聯合計算機教研室,建設電腦房7間,配備電腦360余臺,另有高性能計算機10臺,其中大數據專用電腦2臺。并購買SAS9.4、SPSS25.0、STAT15.0等統計分析軟件,同時還有與流行病學相關教學儀器設備779臺件,萬元以上大型儀器58臺:包括多媒體教學系統、云計算機終端、GPU工作站、計算機服務器、圖形工作站、高效液相色譜儀、熒光倒置顯微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光度計、電化學分析系統、氣相色譜儀、紫外分光光度儀、熒光分光光度儀、高速冷凍離心機等。所有儀器設備均落實規范管理,并面向全校開放。目前廣東省內已簽約實習單位29個,包括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東莞深圳市光明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越秀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珠海市疾病預防控制西部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