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定位
根據國家對醫療大數據(醫療信息資源)專業人才的要求,結合社會經濟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要,遵循“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的育人原則,恪守我校“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訓,培養“德才兼備、基礎扎實、思維創新、一專多能”且工程實踐能力強的信息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特色人才和卓越人才。
二、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具備較強基礎醫學知識、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知識、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掌握信息規劃思想以及信息資源組織與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從事信息資源的組織、分析、設計、開發、管理、實施及咨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三、培養規格
(一)學制學分
修業年限:四年。
畢業要求:符合學校《廣東醫科大學全日制本科學生學籍管理規定》規定的畢業要求,修完并通過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
學分要求:至少應修滿本專業要求的180.5學分,其中必修課程130.5學分,選修課12學分(含藝術類課程2學分),畢業實習30學分(含見習1學分),軍事訓練2學分,“第二課堂成績單”合格。畢業考核模式為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達到要求方準予畢業,頒發廣東醫科大學畢業證書。
(二)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
1.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愿為祖國醫療衛生信息事業的發展奮斗終身。
2.具有較良好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3.具備必需的醫療和預防知識,具有較好的數理基礎和熟練的計算機應用技能。
4.達到大學英語四級水平,可閱讀專業英文書刊。
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具有醫學信息管理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6.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鍛煉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
(三)專業知識要求
1.掌握較強的基礎醫學知識。
2.掌握信息資源建設與組織、分類、檢索、分析及決策等知識。
3.掌握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特別是網絡及數據庫的基本理論及技術。
4 專業技能要求
1.了解電子政務的行為,具備程序設計與開發能力,具有熟練運用信息技術采集、組織、加工、集成管理和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
2.具備醫療企業運行過程中的信息需求、信息獲取和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3.具備對醫學信息資源進行組織與管理的能力。
4.具備能為決策者提供快速、全面、準確的信息,輔助管理決策的能力。
5.具備獨立獲取知識和創新工作的能力。
四、課程體系
(一)主干學科: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
(二)核心課程:檔案管理學、運籌學、信息描述與組織、信息檢索與利用、信息分析與預測、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與通信、基礎醫學概論(I)、臨床醫學概論、病案管理學。
(三)課程設置分類表:
表1 課程設置分類表
課程類型 |
門數 |
學分 |
學時數 |
理論課 |
實踐課 |
實驗教學% |
公共基礎課程 |
12 |
38 |
680 |
420 |
260 |
38.2 |
專業基礎課程 |
15 |
47.5 |
826 |
709 |
117 |
14.2 |
專業課程 |
18 |
47 |
887 |
639 |
248 |
28 |
總 計 |
45 |
132.5 |
2393 |
1768 |
625 |
26.11 |
五、師資隊伍
信息資源管理專業主要依托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學院現有3個行政機構、2個系、3個基礎教研室、2個研究室及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教工77人,專任教師55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2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具有博士學歷30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1人、師德標兵1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先后獲得了國家、省、市和學校多項科研資助。近五年共發表SCI檢索85篇,EI檢索論文18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1篇,申請發明專利7項及軟件著作權10項。
負責承擔專業核心課程的信息工程系,現隸屬于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目前有專任教師16名,教輔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講師6人,實驗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人,在讀博士1人。系師資結構合理,是一支年輕創新、專業知識扎實、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六、教學條件
廣東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中心實驗室被評為廣東省實驗示范中心,擁有實驗室13間,使用面積達1200多平方米,包括多臺高性能服務器,能夠較好地保障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資源管理、網絡與多媒體、軟件開發、醫院信息系統等實驗室,為實驗教學創造了比較好的條件。此外,學院與金蝶、東軟、惠僑等20余家企事業,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等10余家大型三甲醫院簽訂了校、企、院三方見習、實習合作協議,為信息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打造了校、企、院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實踐育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