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定位
廣東醫科大學康復治療學專業于2014年獲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置,于2015年9月開始面向全國招生,于2021年獲批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現每年招生約90人,3個班。本專業堅持“醫德與醫術相長,人文與科學并重”的人才培養理念,弘揚“臨床實踐能力培養4年不斷線,人文素質培養4年不斷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4年不斷線”的人才培養特色,實行“2+2”院校協同人才培養模式,秉承“面向基層、服務基層”的辦學宗旨,依托綜合性醫科大學的優質辦學資源,借粵港澳大灣區康復事業發展之契機,培養具有康復治療臨床實踐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從事現代康復治療、教學、科研工作的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二、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知識,掌握康復治療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具有臨床實踐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在各級醫療機構、殘疾人康復機構、運動訓練康復機構、康復科研機構、康復設備研發機構、教育機構等從事現代康復治療、教學、科研工作的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三、培養規格
(一)學制學分
學制:四年
至少應修滿本專業要求的189.5學分,其中必修課程125.5學分,選修課12學分(含藝術類課程2學分),畢業實習50學分,軍事訓練2學分,“第二課堂成績單”合格。達到要求方準予畢業,頒發廣東醫科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理學學士學位。
(二)知識要求
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具有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康復醫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康復評定、康復治療、康復工程、社區康復知識以及各類康復機構的工作流程和制度。
(三)能力要求
具有較強的臨床思維能力與初步的臨床工作能力,能獨立進行康復評定、制定康復治療計劃、規范書寫康復治療文書。掌握康復治療的基本方法、技術和適應證,熟練運用各種康復治療儀器,合理選擇及正確使用康復治療技術的種類和方法。
(四)素質要求
要求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熱愛祖國,忠于人民,志存高遠,信念堅定,尊重患者,關愛生命,愿為祖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的身心健康奮斗終身。培養具有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體魄健康、心理健全,愛國愛黨、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康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
四、課程體系
(一)課程體系: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程。
(二)主干學科:臨床醫學、康復治療學。
(三)核心課程:功能解剖學、神經病學、人體運動學、康復功能評定學、肌肉骨骼康復學、神經康復學、物理治療學、作業治療學、傳統康復方法學、內外科疾病康復學。
(四)畢業實習:臨床實習50周,每周記一個學分,共50學分,安排在第7、8學期進行。
畢業實習時間分配表(按周計算)
科 室 |
時 間 |
科 室 |
時 間 |
PT-運動治療 |
12 |
OT-作業治療 |
8 |
PT-物理因子治療 |
4 |
ST-言語及吞咽治療 |
4 |
中醫傳統康復 |
4 |
兒童康復 |
4 |
病房臨床康復 |
4 |
門診康復 |
4 |
選科/特色專科康復 |
2 |
心理治療 |
2 |
機動 |
2 |
|
|
五、師資隊伍
學校柔性引進黃國志教授為康復醫學科學術帶頭人。專業現有專任教師72人,其中高級職稱12人,中級26人;碩導6人,博導2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22人,其中博士8人。專業涵蓋康復醫學、康復治療學、運動醫學、運動人體科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學等。
六、教學條件
(一)實驗室
康復治療學實驗室位于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五樓,包括康復治療學訓練室1和康復治療學訓練室2,占地面積約300㎡,設計科學,管理規范,環境舒適,配置肺功能測定儀、感知認識評估組套、PT治療床、腰肌牽引機、吞咽障礙治療儀等總價值約200萬元的康復治療實驗設備,是學生在校內的主要技能訓練基地。
(二)教學醫院
附屬東莞第一醫院康復科占地面積618㎡,現有設備總資產約400萬元。設備包括沖擊波、蠟療機、光子治療儀、中頻治療儀、低頻治療儀、微波治療儀、紅光治療儀、激光治療儀、磁療機、超聲治療儀、牽引網架一套,站立床、下肢CPM、升降式OT桌、重錘式手指肌力訓練器、上肢推舉訓練器、可調式砂磨板及附件、劃船訓練器、吞咽電刺激儀、手腕CPM治療儀等。
(三)實習基地
目前,擁有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中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深圳市南山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東莞市中醫院、東莞市虎門醫院等10家實踐教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