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定位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是以數據科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為三大支撐的交叉學科。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將系統地培養學生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將醫療信息化知識與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融合和創新的能力。本專業瞄準國家粵港澳大灣區醫療信息化的人才需求,旨在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且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大數據人才。畢業生將掌握計算機科學技術及數據分析的基本理論,大數據采集、存儲、挖掘和分析應用等相關技術,具備大數據分析、處理、服務、開發和利用能力。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適應大灣區經濟發展需求,服務國家大數據戰略,具有扎實的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知識與創新能力,具有多學科知識交叉融合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終身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畢業后具備廣泛的數據應用視野、能夠勝任大數據分析挖掘、大數據系統開發以及交通大數據、金融大數據、能源大數據等多學科背景下解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卓越人才。
三、培養規格
(一)學制學分
修業年限:四年
畢業要求:符合學校《廣東醫科大學全日制本科學生學籍管理規定》規定的畢業要求,修完并通過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
學分要求: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方向至少應修滿本專業要求的187.5學分,其中必修課程132學分,選修課12學分(含藝術類課程2學分),專業方向課程11.5學分,見習1學分,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29學分,軍事訓練2學分,“第二課堂成績單”合格;大數據與機器人方向至少應修滿本專業要求的187學分,其中必修課程132學分,選修課12學分(含藝術類課程2學分),專業方向課程11學分,見習1學分,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29學分,軍事訓練2學分,“第二課堂成績單”合格;畢業考核模式為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達到要求方準予畢業,發給廣東醫科大學畢業證書。
(二) 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
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具有較廣泛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3.具備必需的醫療和預防知識,具有較好的數理基礎和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
4.達到大學英語四級水平,可閱讀專業英文書刊。
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具有醫學信息管理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6.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鍛煉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
(三)專業知識要求
1.人文社科科學知識。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基本原理,具備一定的文學、歷史、哲學、醫學、法律等方面的知識。
2.數學與自然科學知識。掌握從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所需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和數理統計、應用統計學、數學建模、物理等數學與自然科學知識。
3.工程基礎知識。掌握從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所需的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程序設計、算法與數據結構等工程基礎知識。
4.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知識。掌握從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所需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大數據分析的基本技術。
5.工具性知識。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備扎實的計算機知識,能夠熟練操作主要的大數據分析軟件;掌握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知識、方法與工具,能夠進行中外文文獻檢索。
6.法律與醫學知識。掌握從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所需的法律、法規、標準及工程管理、經濟決策、醫學常識。
(三) 專業技能要求
1.具有將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和大數據等學科知識的基本原理應用于解決行業大數據工程問題的專業技能。
2.具有解決行業大數據工程問題中所需的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科學研究、使用現代工具及項目管理等專業技能。
3.具備從事大數據應用系統設計與實現的能力,掌握數據分析、數據管理、數據存儲、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技能,能從事大數據系統集成、應用軟件研發、數據分析、大數據系統運維和數據安全等實際工作。
四、課程體系
主干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統計學,醫學。
主要課程: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與通信、Java程序設計(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機器學習、醫院信息系統、統計建模與R語言、大數據處理、大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方向)。
課程設置分類表:
表1 課程設置分類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方向)
課程類型 |
門數 |
學分 |
學時數 |
理論課 |
實踐課 |
實驗教學% |
公共基礎課程 |
12 |
38 |
680 |
420 |
260 |
38.2 |
專業基礎課程 |
8 |
33.5 |
586 |
510 |
76 |
13.0 |
專業課程 |
20 |
59.5 |
1087 |
756 |
331 |
31.1 |
專業方向課 |
4 |
11.5 |
198 |
163 |
35 |
17.7 |
總 計 |
44 |
142.5 |
2551 |
1849 |
702 |
27.5 |
表2 課程設置分類表(大數據與機器人方向)
課程類型 |
門數 |
學分 |
學時數 |
理論課 |
實踐課 |
實驗教學% |
公共基礎課程 |
12 |
38 |
680 |
420 |
260 |
38.2 |
專業基礎課程 |
8 |
33.5 |
586 |
510 |
76 |
13.0 |
專業課程 |
20 |
59.5 |
1087 |
756 |
331 |
31.1 |
專業方向課 |
4 |
11 |
171 |
132 |
39 |
22.8 |
總 計 |
44 |
142 |
2524 |
1818 |
706 |
28 |
五、師資隊伍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主要依托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學院現有3個行政機構、2個系、3個基礎教研室、2個研究室及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教工77人,專任教師55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2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具有博士學歷30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1人、師德標兵1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先后獲得了國家、省、市和學校多項科研資助。近五年共發表SCI檢索85篇,EI檢索論文18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1篇,申請發明專利7項及軟件著作權10項。
信息管理系和計算機基礎教研室負責承擔專業核心課程。目前有專任教師43名,教輔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3人。系師資結構合理,是一支年輕創新、專業知識扎實、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六、教學條件
信息工程系的學科平臺優勢突出,成為省級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建設點和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并獲得中央財政的支持。中心實驗室被評為廣東省實驗示范中心,擁有實驗室13間,使用面積達1200多平方米,包括多臺高性能服務器,能夠較好地保障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
信息工程系先后與陽普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蝶醫療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創業惠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聯影公司等國內行業主流企業建立并簽署了校企合作關系,在實踐教學中注重與醫院、企業結合,以解決實際問題中心,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